• 标准
  • 图书

标准化新闻

    我国首个文学数据标准在北京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5-04-30 | 信息来源:中国标准化

    output_resize.jpg

      4月28日上午,《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T/CAS 1022—2025)团体标准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文学数字化领域的标准,标志着我国文学数据的管理和使用迈入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该标准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文学馆、新华智云等7家单位共同起草,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的成果之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讲话中指出,这个标准不只是简单的技术规范文件,而是文学界首次系统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尝试,是中国文学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是文学界与科技界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生动体现。

      发布仪式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主持。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张秀春宣读标准发布文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参编专家及全国文学馆联盟成员单位代表40多人参加会议并进行了培训交流。

      本次发布仪式由全国文学馆联盟支持,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浙江文学馆和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output_resize.jpg

      为AI时代的文学数据“立规矩”

      《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总体要求》团体标准涵盖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等六个方面,特别是结合了大模型、人工智能的要求,率先就人工智能应用于文学数字化场景、展陈、互动以及推理、辅助创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化要求。

      为确保标准内容的可复制、可推广、可实施,起草组历时近12个月,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通过各级作家协会、全国文学馆联盟、中标协获得了20余家相关单位的积极反馈(其中浙江省外机构占40%以上),吸纳了近60条建设性意见,最终提炼共性经验形成该标准。

      该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填补了文学数字化领域的标准空白,实现全国文学数据底层逻辑的规范、统一,系统化地建立文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框架,为今后文学数据在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明确指引,为推动文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加强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是我国文学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实现全国文学资源交流互认的根基。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希望,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文学数据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团体标准发布后,要根据文学数据发展,不断细化子标准,持续推动标准升级,起草和发布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要积极参与国际数据治理规则的制定,提升中国文学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4月28日下午,全国文学馆联盟成员单位举行了培训交流活动。起草单位对标准进行了逐章解读,中国社科院张晓明教授等专家就标准的价值、应用等作了精彩讲解。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叶彤表示,接下来,浙江将在中国作协的支持下,持续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强化共识,指导有条件的成员单位落地实施,逐步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与共享;加快推进全国文学场馆一体化数字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以共建、共融、共享为准则,实现全国文学场馆的“一键融通”;实现与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的“正在发生的文学”“中国文学地图”等应用的全面融通,实现活态利用、动态呈现。

      全国文学馆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纷纷表示,愿意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进标准落地,努力建成更多“标准统一而特色彰显”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真正实现文学领域的“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而携手并进。

      文学数字化的“浙江范本”

      2023年4月,中国作协正式批复,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浙江文学馆共建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并由浙江文学馆负责具体实施。两年来,浙江省作协始终将此作为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依托浙江省在数字化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建成了全国首个文学数字体验厅,发布了全国首个文学智能体,建设了红色经典文学数据库等一批数据库,开发的文学馆际通平台实现了与新疆、内蒙古等地文学场馆与浙江文学馆的实时互动……文学数字化的“浙江范本”,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并逐步在各地“开枝散叶”。

      浙江省作协党组负责人指出,正是在文学数字化的探路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构文学传承与传播的格局。长期以来,文学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应用散落于各地场馆与机构之间,标准缺失导致“数据孤岛”,制约了经典文本的有效传播、文献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跨区域研究的协同创新。因此,制定文学数据标准,是让数据“活起来,跑起来”的必要途径,是设定智能时代推动传承创新的“通用语言”。此次标准的发布,首次从理论到实践构建起覆盖文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行业规范,是以标准创新推动文学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