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新闻
2025年11月20日,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团体标准《传统香云纱服装》。行内专家点赞:该团标从规范传统香云纱服装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性能品质入手,为传统香云纱服装品质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促进传统香云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给服装市场带来一抹亮丽风景。

香云纱(莨纱)是以100%蚕丝织物为原料,经用薯莨液和特定河道河泥反复浸染、煮和晾晒等独特工艺加工制成的丝织物。用其制成的服装,透气舒适、古朴雅致,易于打理,且具有抗菌消臭保健等功效。据有关史料记载,传统香云纱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和民国年代,曾远销世界各地,是古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的货物之一,被誉为“黑色闪光珍珠”。特别是在东南亚一带的华人华裔中,香云纱服装久负盛名,源远流长。主产地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上世纪20年代有生产工厂五百多家,工人1万余人。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使其名声大噪。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服装品质追求提升,香云纱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有关调查统计,2023年电商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98亿次,新中式服饰成交额同比增长275%,其受众从高端贵妇扩展至普通都市白领,95后、00后成为其消费主力。然而,传统香云纱服装产品一直未有针对香云纱生产工艺的核心质量检测指标依据,产品质量判断不少仅凭眼看手摸。伪劣产品随形而至,市场局部出现乱象。如用化学染料冒充薯莨液染色者有之,用化纤布替代桑蚕丝作坯布也有之。而且,其独特繁复的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更受制约和困扰。制定完善科学合理可行的传统香云纱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检测验证标准,已刻不容缓。

由广州市格风服饰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影儿时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梁子时装实业有限公司、金玺宸锦国际服饰实业(广州)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香云纱植物染色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爱帛服饰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传统香云纱服装》应运而生。该团标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传统香云纱服装质量隐患作出规定,除完善全产业链各环节标准化诉求外,核心技术指标着力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规范生产工艺与质量要求。传统香云纱以蚕丝织物为胚绸,以薯莨液为染料,经多次浸染、煮和晾晒并覆涂河泥,技术工艺独特繁复,工匠口口相传为“三蒸九煮十八晒”。为确保技术工艺的规范落实,团标根据标准编写的可证实原则,对原材料要求、坯绸处理、薯莨浸染和河泥覆涂等核心工序建立可量化的质量指标。
二是突出性能原则,提出对透气率、透湿率、抗菌性能、消臭功能的要求。性能优秀,穿着舒适是传统香云纱服装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团标对明示有功能性的香云纱服装产品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指标要求。例如,有透气功能的产品透气率应≥180 mm/s,有抗菌性能的产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0%,大肠杆菌抑菌率≥90%,白色念珠菌抑菌率≥60%。这些规定填补了香云纱纺织品无穿着舒适性评价的空白。
专家组评审认为,该团标对传统香云纱服装的标准化规定既有适用性又有先进性,填补了一项相关国家标准的空白,对促进香云纱服装产品和产业的品质提升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